天津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
栏目:财经资讯 发布时间:2022-04-11
到2025年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%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.5%以上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4.5%日前,市政府印发《天津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全



到2025年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%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.5%以上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4.5%

日前,市政府印发《天津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、绿色设计、绿色投资、绿色建设、绿色生产、绿色流通、绿色生活、绿色消费,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,确保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推动我市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。《方案》着力构建六大体系,前三大体系涵盖了生产、流通、消费三个关键环节,后三大体系构筑了基础设施、技术创新、政策制度三项关键支撑。

在生产体系方面,《方案》提出,推行产品绿色设计,培育一批绿色制造单位。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,引导绿色产业集聚发展。强化精准服务,培育一批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发挥中国(天津)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优势,拓展航空、船舶、数控机床、工程机械、通信设备等保税维修业务,探索开展进口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业务。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依托,开展汽车零部件、工程机械、医疗器械等机电产品的再制造业务和市场培育。推行产业园区综合能源管理模式,建设电、热、冷、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,创新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,擦亮“津农精品”金字招牌,培育15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2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。

在流通体系方面,《方案》提出,优化运输结构,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模式。高标准建设航空物流园,积极打造多式融合、灵活高效的货运服务体系。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收集、运输相衔接,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“两网融合”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,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发展。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,引导电池等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生态设计、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、探索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。规范报废汽车拆解利用,探索废铅蓄电池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。

在消费体系方面,我市将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,推动市管国有企业建立绿色采购制度。支持绿色电力证书交易,引导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。坚决制止餐饮行业的浪费行为。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,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、资源化。推动电商平台设立绿色产品销售专区,加强绿色产品集中展示和宣传,挖掘绿色消费需求。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,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。

在基础设施方面,我市将大力发展风能、太阳能,扩大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规模。推动储能技术应用,提升电网消纳、调峰能力。加快厨余垃圾、建筑垃圾、大件垃圾等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。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“厂网一体化”。将海水淡化水纳入我市水资源供给体系,建设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。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、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和维护全过程,积极打造绿色公路、绿色港口、绿色空港。加快推进“871”重大生态建设工程,到2025年一级管控区森林(绿化)覆盖率达到25%。实施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工程和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,建设一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。

在技术创新体系方面,我市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,推动储能、氢能、海水淡化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、浓盐水综合利用等领域绿色技术创新攻关。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为核心,构建与国内外技术市场互联互通的技术转移网络。鼓励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基地,培育一批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示范企业。发挥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政策引导作用,支持绿色技术应用。

在政策制度体系方面,我市将完善法规标准政策体系。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。落实节能节水环保、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。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、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等创新性业务。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,对环境恢复治理、资源循环利用、污染防治、绿色农业发展等项目提供绿色保险服务。发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和自由贸易(FT)账户的优势,为相关企业及绿色低碳项目跨境融资提供更加便利化的金融服务。

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运输结构明显优化,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,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,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,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,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健全,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、流通体系、消费体系初步形成,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%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00家,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.5%以上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4.5%,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%。到2035年,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,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,重点行业、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,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,生态环境根本好转,基本建成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。

来源:天津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