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外资银行实现快速发展,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,中国政府兑现了入世承诺,在按计划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和银行业。
2004年10月份披露的一份由人民银行做的调研报告表示:在北京市,外资银行相对于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,在竞争力排序中前12名全部是外资银行,而后4名则是工、中、建、农四大行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高速扩张。截至2004年6月底,上海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已达610亿元,普通贷款304.89亿元,存款371.4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51%、7%和96%。目前,在沪外资银行人民币税前利润占其总税前利润的比重从2001年的15.56%增长至2003年的52.12%,已经超过一半。
“这说明,在沪外资银行已经基本实现了本土化,有能力在人民币业务领域与中资银行竞争。”工行上海分行一位研究人员分析。
外资银行告诉扩张
2004年,在华外资银行的业务呈现超常增长态势。就存、贷款业务而言,上半年上海银行业受宏观调控政策增幅趋缓影响,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258.54亿元,同比少增421.64亿元,但外资银行的贷存款增长异军突起;上海外资银行各项贷款153.9亿美元,同比增长50.68%;存款87.58亿美元,同比增长65.21%。
9月底,上海市外资金融机构业务仍然保持快速增长,其中人民币贷款和外汇贷款分别增加71.6亿元和36.7亿美元,同比分别多增49.4亿元和27.8亿美元。
在中国另一金融中心北京,外资银行的高速扩张和对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也非常明显。
截至2004年5月末,在京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52.7亿美元;外汇存款余额12.3亿美元占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的28.28%。
而北京地税局统计数字显示,23家外资银行北京分行完成税收收入5854万元,同比增加1527万元,增长35.29%;其中营业税完成2280万元,同比增加856万元,增长60.11%。
从全国情况看,外资银行的高速扩张也非常明显。截至2004年6月底,在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为844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49%,其中贷款488亿元,同比增长18%,而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只增长16.3%;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48亿元,同比增长96%,远远高于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17.1%的增幅。2004年1—6月,在华外资银行机构共盈利2.67亿元。
截至2004年7月15日,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在华外资银行机构已达100家,占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50%。与2001年底相比,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总数增加了70家。这100家机构分别分布在上海、深圳、天津等9个城市,其中上海最多,有53家。2004年底,中国还将开放更多的城市给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。
更重要的是,在高速增长的同时,外资银行保证了资产质量和严格控制了经营风险。截至今年7月底,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643亿美元,其中贷款301亿美元,不良资产率只有1.5%,而且还在逐年逐月下降;而在不良贷款率最低的上海,中资银行9月末的不良贷款率即便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也有4.35%。
政策不对称
针对外资银行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,中国银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