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五”期间,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,“科技兴贸”、“以质取胜”和“走出去”战略取得新的进展。对外贸易结构逐步改善、质量效益逐步提高,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日益突出。
(一)进出口获得较快发展。“十五”期间我国外贸连上新台阶,实现历史性飞跃,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。2001~2005年,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4.6%,是改革开放以来外贸发展最快纪录,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和我国经济的增长水平。200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,达11546亿美元,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货物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,进出口、出口总额均排世界第三位。2005年进出口继续保持20%以上的增长速度,总值达14221亿美元。
(二)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。 2001~2005年,我国出口商品总值接近2.4万亿美元。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90.1%提高到93.6%,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由44.6%和17.5%提高到56.0%和28.6%,分别增长2.6倍和3.7倍;农产品、纺织品、化工品和重要轻工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3.4%、120.4%、173.7%和105.2%。同期,我国进口总值累计2.2万亿美元,初级产品进口比重由18.8%提高到22.4%,农产品、纺织原料及制品、贱金属、矿产品进口分别增长154.7%、41.6%、174.6%和276.3%。
(三)“科技兴贸”取得积极进展。2001~2005年,引进技术合同金额近730亿美元,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超过240家,初步形成了以20个城市、25个基地、12类商品和1000家企业为重点的“科技兴贸”促进体系,海尔、联想、TCL、华为、中兴等企业集团和自主品牌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。2005年我国技术引进合同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好水平。
(四)多种贸易方式共同发展。2001~2005年,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分别增长了1.6倍和1.9倍,2005年分别达5948亿美元和6905亿美元。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加快发展,贸易与投资互动趋势日益明显,五年共吸收外资2669亿美元,外资企业在进出口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,所占比重从50.8%提高到58.5%。2005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.4万家,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3亿美元,对带动对我国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(五)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。入世后,我国加快了外贸经营资格的放开步伐。2004年7月1日,《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》与新修订的《外贸法》同时颁布实施,集体、私营企业可以全面进入外贸流通领域,提前半年履行了入世承诺。2001~2005年,获得外贸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从4.5万家增加到20多万家,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.9倍和5倍。民营企业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4.7%上升到2005年的15.8%。
(六)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。2001年至2005年,美、日、欧传统市场所在我国进出口总值中占比重由48.8%下降到43.1%;新兴市场占我外贸总额比重由13.4%提高到18.7%。其中,非洲和拉丁美洲分别由2.2%和2.7%提高到2.8%和3.6%。2001年没有一个贸易伙伴与我双边贸易超过1000亿美元,到2005年已经有6个(欧盟、美国、日本、香港、东盟和韩国),超过100亿美元的贸易伙伴从2001年的9个发展到2005年的15个。
(七)入世四年来我国内主要产业未受严重冲击。加入世贸组织四年来,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,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,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。重点产业发展平稳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,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。国内市场运行平稳,汽车、冶金和石化行业过渡期应对措施得力,行业协调作用进一步发挥,我主要产业未受到国外进口产品严重冲击。